保健常識
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護理小技巧
1.什么是肩手綜合征?
肩手綜合征也稱為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是腦卒中偏癱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發生于腦卒中后的1~3個月,發生率為12.5%~70.0%。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患側上肢水腫、肩手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以及手功能受限等,嚴重影響患者的上肢功能和生活質量。
2.護理小技巧
(1)向心性加壓纏繞:通過纏繞時適當加壓,達到擠壓血管,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患側手腫脹的目的。
具體方法:準備1根直徑為1~2 mm的毛線或棉線,從大拇指開始纏繞。纏繞時從指甲處開始向指根纏繞,并且壓好1cm~2cm的游離端,直至手指根部無法再纏時,然后立刻抽動游離端,釋放纏繞。依次纏完5個手指,再從掌指關節到腕關節對手掌進行纏繞,當繞至拇指根部時,應將大拇指避開繼續纏繞,直至纏繞至腕關節處,纏繞完成后松開毛線。此法簡單易行,可由護士或家屬操作,每日2~3次。注意纏繞松緊程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宜。
(2)擠壓按摩法:通過擠壓時施加適當的力量,起到促進血液回流的作用。
具體方法:從指尖向指根擠壓手指,依次擠壓5個手指;然后從掌指關節到腕關節擠壓手掌。每日重復2~3次。注意擠壓手指過程中避免牽拉遠端的手指。
(3)肌內效貼布貼扎:肌內效貼布有類似于人體皮膚的彈性,在支撐及穩定肌肉與關節的同時不妨礙身體正常活動,在臨床上主要有消腫、止痛等作用。
具體方法:采用爪型貼布(自然拉力),患者仰臥位,手臂旋前放于床邊,手腕下垂于床緣,腕關節自然屈曲;錨在肱骨外上踝。沿腕伸肌群延展,尾從手背延展繞過指間。
(4)主被動運動:主動運動主要是早期對患手進行負重訓練,指導患者用患手或以健手協助患手練習日常生活動作,如做Bobath握手上舉、舉木棒等,多做手指抓握的活動。被動運動則是患者充分放松肩背部肌肉后,在無痛范圍內,給患側上肢做各個活動范圍的被動活動。目的在于減輕疼痛及水腫,保持和促進功能。強調早期從小強度運動量開始,后根據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
肩手綜合征多為緩慢發病,在發病前期多不引起患者重視,導致錯過治療最佳時期,一旦發生很難治愈,并對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造成影響。早期發現,合理治療,結合良好的居家康復指導,能有助于防治肩手綜合征的發生及促進腦卒中患者的康復,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康復??菩〗M 尹志科)
上一篇: 腫瘤患者“吃吃喝喝”促健康
下一篇: 警惕視力殺手------老年黃斑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