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國家腦血管病防治2025年重點: 筑牢腦血管病防控“三道防線”
2024年度全國腦血管病防治工作推進會12月13日在海口召開。會議圍繞高危人群管理、急性期治療和康復等腦血管病防控的“三道防線”,對2025年國家腦血管病防治工作進行部署。會上還成立了健康中國行動腦血管病防治顧問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
受會議委托,全國腦血管病防治技術指導牽頭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進行工作部署。他介紹,從1990年到2021年,卒中疾病給全球各國帶來的負擔不斷增加,危險因素也在增加,為減輕卒中疾病負擔,應緊急采取有效、可及和努力的監測、預防,急性期治療和康復措施,筑牢腦血管病防控的“三道防線”。
王擁軍表示,2025年要全面推進腦血管病綜合監測,完善全國腦血管病綜合監測系統,重點推進基于大數據的綜合監測,同時,啟動腦血管病篩查和管理試點工作。由國家牽頭單位制定綜合監測、篩查等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各省依托慢病示范區等,推進建設腦血管病監測大數據平臺和篩查管理試點等,筑牢腦血管病監測、預防的“第一道防線”。
針對腦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療,王擁軍介紹,近年來通過更多溶栓藥物的循證評價、擴大溶栓時間窗、擴大動脈取栓適宜人群、創新組織化卒中醫療模式減少院內延誤等臨床研究和實踐,為進一步推進靜脈溶栓和動脈取栓的再灌注治療探索了新的方向。2025年要進一步摸清家底、建立臺賬,提升靜脈溶栓機構的相對數量;靜脈溶栓治療率達到55%,血管內取栓治療率達到13-15%;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使用再灌注治療安全平臺。
在康復環節,要構建涵蓋大型三甲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區縣綜合醫院康復科、康復機構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腦血管病康復三級網絡體系,完善康復醫學隊伍建設,積極采用新型康復技術,依托急診卒中單元等模式,按照卒中演變時間鏈對患者開展全程管理;綜合應用卒中門診、抗栓門診、家庭醫療、可穿戴設備危險因素監測,以及房顫治療、卵圓孔未閉PFO封堵等措施,加強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
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腦血管病防治技術牽頭單位代表在會上匯報了省級腦血管病防治工作推進情況,疾控、醫療等領域專家開展了腦血管病防治技術的培訓。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負責同志和各省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和各省級技術牽頭單位的業務骨干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