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識
聊聊抗生素:得啥病都要“消炎”嗎
我先問大家個問題~
如果您或者家人感冒了、流鼻涕了,您首選藥是什么?
大多數朋友會說——用消炎藥呀!
作為一名醫生,我也經常會有這樣的煩惱【笑哭】
“大夫,我感冒都這么嚴重了,怎么不多給我開點消炎藥呀?”
今天,我總結了抗生素的普遍誤區及知識,供朋友們參考!
抗生素“不抗”所有病原體
抗生素是一類幫助人體抵抗細菌感染的藥物,對于病毒感染是無效的。給您舉個例子,感冒這個常見疾病,抗生素治療就不應該作為常規治療。
因為大部分的感冒是病毒導致的,但是抗生素對病毒毫無作用。我看到很多病人,一旦有點鼻塞或者流鼻涕,就狂吃頭孢或者阿莫西林,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對于有些常見的細菌感染是能夠用抗生素來治療的,比如:
·鏈球菌性喉炎
·肺炎
·膀胱炎
·性病,比如:淋病
濫用抗生素后果嚴重嗎?,
人體與生俱來就有一套很完美的防御機制——免疫力。如果為了“預防感染”使用過多的抗生素,不僅對疾病康復無益,還有可能引起免疫功能和神經系統的損傷,尤其是對兒童等特殊人群更易引起不良反應。具體來講,可能引起5大損傷。
1.易致肝腎受損
很多抗生素是通過肝臟和腎臟代謝和排泄,在此過程中已經增加了肝、腎器官的負擔。孩子體內的各種器官尚未發育成熟,更容易受到抗生素的影響或潛在地影響,尤其是肝、腎兩個器官。
2.造成二重感染
如果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也可使體內菌群失調,出現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加重患兒病情。
3.出現耐藥性
大量使用抗生素無疑是對致病菌耐藥能力的“鍛煉”,在絕大多數普通細菌被殺滅的同時,原先并不占優勢的具有耐藥性的致病菌卻存留了下來,并大量繁衍。
4.可致營養不良
抗生素會影響腸道菌群,導致腸道內益生菌減少,會導致一些腸道疾病,影響營養的吸收,導致營養不良。
5. 缺乏維生素K
因為維生素K是人體腸道益生菌合成,受抗生素的影響,腸道內益生菌減少,所以維生素K也就隨之減少。維生素K是凝血因子,其缺乏會導致易出血以及出血不止情況出現。
了解抗生素,這3點可不能劃等號~
1.“抗菌≠抗炎”:因為除了細菌外,炎癥還可以由病毒、炎癥因子等引起;
2.“發熱≠感染”:發熱的原因很多,如免疫、腫瘤等;
3.“感染≠細菌感染”:感染的范疇更寬泛,包括寄生蟲感染等。
如何使用抗生素才算正確?
下面這4個原則也是醫生日常的用藥原則,請大家務必遵循醫囑!
1、嚴格把握用藥指征,有相關感染的依據才可用藥,用藥前需要查血常規+CRP。
2、用藥應劑量適宜,療程足夠。
3、部分局部感染,應該局部用藥,減少全身用藥。(如結膜炎,多數可使用滴眼液,而非口服或輸液)
4、病毒性感冒,請不要使用“頭孢”、“阿奇”等抗生素!是否需要抗病毒藥物治療,應根據患者感染情況而定,多數病毒性感冒是不需要抗病毒藥物的。特殊病毒感染、重癥病毒感染,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病毒治療。
附:16個字,認識“多家族”抗生素
1、【磺胺】家族,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惡唑、磺胺米隆等。
2、【霉素】家族,如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羅紅霉素、紅霉素等。
3、【西林】家族,如阿莫西林、氨芐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4、【頭孢】家族,如頭孢拉定、頭孢地尼、頭孢曲松、頭孢哌酮等。
5、【培南】家族,如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帕尼培南等。
6、【環素】家族,如四環素、土霉素、地美環素、美他環素等。
7、【沙星】家族,如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
8、【硝唑】家族,如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等。
對于抗生素的使用,建議還是到正規醫院咨詢醫生,醫生會根據病情酌情使用~
(陳瑞玲)
上一篇: 輕松治感冒,關鍵在于學辨證選對藥
下一篇: 流感?普通感冒?別再傻傻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