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識
可防、可治—結核病
結核病屬于慢性感染疾病,由結核桿菌引起,其中肺結核病最為常見。肺結核俗稱“肺癆”,是結核桿菌侵入肺部后引起的一種具有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結核占結核病90%以上,肺結核屬于傳染性疾病(我國定為乙類傳染病)。細菌還可以引起人體其他器官感染,比如腦結核、腎結核、肝結核、骨結核、腸結核等等。
一、流行病學:
1.傳染源:排菌的肺結核患者。
2.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肺結核病人通過咳嗽、打噴嚏等,帶有結核菌的飛沫噴出體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后是否發病,不僅取決于細菌的量和毒力,主要取決于人體對結核桿菌的免疫力,在機體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下,入侵的結核菌不被機體防御系統消滅而不斷繁殖,引起結核病。
易感高危人群:未接種卡介苗幼兒,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長期免疫抑制患者(腫瘤放化療患者、風濕免疫疾病激素應用患者),HIV感染患者,營養不良患者,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等。
二、結核桿菌:
生長緩慢,抵抗力強,耐干燥、冷、酸、堿等,在干燥的痰液中可以存活6-8月甚至數年。對紫外線敏感,太陽光直射下3-6小時可以殺死細菌,對熱敏感,高壓煮沸30分鐘殺死細菌。患者的痰最好用紙巾包裹焚燒。
三、癥狀:出現下述癥狀及時就診
1.呼吸系統癥狀:a.咳嗽、咳痰2周以上;b.痰中帶血。
2.全身癥狀:午后低熱,尤其是潮熱,下午開始體溫升高,晚間最重,一般38度以下,清晨逐漸降至正常,伴有盜汗。乏力、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女性月經不調等。
四、初期診查:
1.胸片檢查:最重要、簡便的檢查手段。
2.痰菌檢查:收集每天的痰進行涂片染色檢查,(一般收集三份)
五、治療:
肺結核需要到專科醫院或結核病防治所進行規范抗結核治療。
1.原則:早期、規律、全程、適量、聯合。
2. 需要規律的6-9個月的治療:結核菌生長緩慢,結核病是個慢性疾病,需要規律的全程治療,否則引起治療失敗并可能出現耐藥結核菌。
3.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及適當鍛煉。
4.觀察治療效果,注意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定期復查。
5.加強依從性,遵循醫囑。
6.治愈后仍需定期復查1-2年。
六、患者的隔離
1.早期可以住院治療,也可以居家單住治療,尤其避免和易感高危人群接觸。
2.開窗通風,日曬房間,患者用品進行定期晾曬。
3.注意咳嗽禮儀,咳痰吐在紙上進行焚燒。
4.避免與人近距離交談,必要時雙方戴口罩進行雙向防護。
5.避免公共場所活動,減少傳播可能性。
6、注意手衛生。
7.標準治療3-4周后(有效治療),傳染性基本消失,可以適當社區活動及日常接觸。
七、預防:
1.出生時接種卡介苗,使嬰兒獲得結核特異性免疫功能,減少血行播散重癥結核病出現。
2.密切接觸肺結核患者的易感高危人群可以口服藥物預防(醫生制定)。
3.密切接觸者有咳嗽等癥狀必須進行及時胸片檢查,無癥狀的擇期胸片排查。
4.成人不需要疫苗接種。
5.易感高危人群可以定期進行胸片檢查。
上一篇: 又是4月1日 正視抑郁癥
下一篇: 世界睡眠日-帶你了解失眠的一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