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王忠誠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神經外科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王忠誠教授遺體告別儀式,2012年10月10日上午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王忠誠院士因病醫治無效,于2012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在他病重期間和逝世后,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王忠誠院士逝世后,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敬獻了花圈,對王忠誠院士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對其親屬表示親切慰問。
10月10日上午,劉淇、劉延東、張茅、周濟、郭金龍、王安順等領導前往八寶山送別。
吉林、趙鳳桐、丁向陽等領導一同前往八寶山送別。
王忠誠院士親屬、生前友好、家鄉代表、患者家屬、專家同道、同事學生、首都部分學校代表、社會各界代表及中央和北京市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也到八寶山送別,或以各種方式表示慰問。
10月10日上午6時50分,王忠誠院士的靈車緩緩駛入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等數百人早早地來到告別廳前夾道迎靈。大家神情肅穆,手持菊花,寄托了對王忠誠院士無限的哀思和不舍。
在八寶山殯儀館大告別廳正門的兩側懸掛著格外醒目的挽聯:“誠敬行醫六十載樹一代大師風范”,“忠貞報國貫一生為萬千醫者楷模”,準確地總結了王忠誠院士救死扶傷傳道授業,襄軍參政開科創院不平凡的一生。橫幅“王忠誠院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更是道出時光流逝,典范永存。王忠誠院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醫德和感人事跡,深深感染著每位前來吊唁的人。
“王老師雖然走了,但他對我們年輕一代的教誨猶在耳際,他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他所追求的事業薪火相傳,他的精神永耀中華。”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中心年輕醫師賈文清博士如是說。
王忠誠院士的生前好友,75歲的祖瑞昌老人,邁著不方便的腿特意趕來送別。他說,當聽到噩耗,怎么都不能相信這是真的,他兩天多吃不下睡不著,今天面帶憔悴,手捧一幅他和王忠誠院士2006年的合影大照片,深情地評價王院士“是中國神經外科的一棵挺拔的胡楊樹,千年不倒,萬年不朽!”
今年57歲的劉金玉是王忠誠院士生前救治過一位患者的家屬。“特意趕到這里來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王院士真是個好醫生。”在遺體告別儀式現場,劉金玉泣不成聲地講述了與王老結下的一段醫患情誼。原來,早在1999年,劉金玉的愛人因為患有多形性腦膠質母細胞瘤而被推薦至王忠誠院士的門診。劉金玉說:“住院期間,因為我愛人到底需不需要做手術的問題找到了王老,王老當時已經70多歲了,一看片子就能準確說出我愛人住哪個病床,可見他對病人用心到什么程度?!眲⒔鹩窈蹨I說王老對待患者的很多小細節都非常打動他。
貴陽腦科醫院院長、黨委書記向德芬在王忠誠院士遺體前深深鞠了三躬?!皼]有王老,就沒有貴陽腦科醫院的現在。從當年固定資產只有320多萬的‘菜農醫院’到現在固定資產7個多億的三級甲等醫院,一躍成為當地的龍頭醫院。王老功不可沒?!毕虻路一貞浾f,她在一項統計數據中發現貴陽的腦病患者非常多:“當時就想發展神經外科,但是沒錢沒人沒技術,是王老帶領他的團隊幫扶了我們,從1994年開始至今,北京天壇醫院每年都派專家來我院手把手教我們,免費接收醫生100余人到北京天壇醫院進修學習,而且他們還給我們安排住處,我們非常感激王老!”
上午9時,大告別廳內,莊嚴肅穆,菊花鋪滿了室內兩側,大廳墻上懸掛著王忠誠院士的遺像。王忠誠院士的遺體安放在鮮花簇擁的大廳中央,上面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前來送行的人們陸續走進莊嚴肅穆的告別廳與王忠誠院士作最后的告別。
衛生部部長、中華醫學會會長陳竺向王忠誠院士治喪委員會發來唁電稱,深為失去一位杰出的衛生工作者、神經外科開拓者、醫學科學泰斗而痛惜,對王忠誠院士表示沉痛哀悼,對家屬表示深切慰問。王忠誠院士是我國杰出的醫學科學家,優秀的醫學教育家,更是一位偉大的醫生。希望全國衛生工作者以王忠誠院士為榜樣,為人民健康事業做出應有貢獻。
王忠誠院士的精神永存!
王忠誠院士治喪委員會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日
上一篇: 王忠誠院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下一篇: 我院離退休老同志沉痛吊唁王忠誠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