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北京天壇醫院緊急救治張家口腦出血患者 分級診療效果凸顯
不久前,河北張家口一名顱內出血隨時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通過北京天壇醫院與當地醫院建立的醫聯體,第一時間被轉運至天壇醫院。經過近6個小時的緊急手術治療后,患者轉危為安,目前已回到當地進行康復。這個病例,也凸顯了雙向轉診、分級診療的效果。
2018年12月24日,家住張家口的李先生在夜間睡眠中突發劇烈頭痛,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經過當地醫院急診檢查,顯示李先生右側小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隨后,李先生被緊急送到張家口市第一醫院的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
“我們初步判斷患者動脈瘤或血管畸形可能性大,隨時可能發生再次出血引起枕骨大孔疝危及生命。”正在腦科中心掛職的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張凱介紹,由于腦科中心無條件急診行腦血管造影及開顱后顱窩探查術,向天壇醫院緊急求助。
在患者家屬的急切要求下,經過急救中心的科學評估、嚴密監測和轉運,12月25日下午,患者被緊急轉運到北京天壇醫院。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腦血管病病房副主任曹勇介紹,此時患者頭痛劇烈、精神煩躁,隨時可能因發生枕骨大孔疝導致呼吸心跳驟停。經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碩會診,決定立即行復合手術,完善腦血管造影后開顱探查并清除血腫。
隨后,值班醫生吳俊迅速聯系手術室、血庫、麻醉科,在病房內即完成術前準備、簽字、備血等必要的準備,當天已經完成一臺復合手術的介入科醫生顧不得休息,迅速趕回手術室。
17時,患者被接入手術間。值班護士完成術前器械和相關設備準備,同時,麻醉醫生已經完成麻醉誘導、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等操作。
17時40分,手術開始。如同預料的一樣,患者病情復雜,手術難度很高。
“我們給腦血管造影,患者右側椎動脈沒有發現異常。”曹勇說,他和王碩兩位專家簡短溝通,一致判斷患者出血原因為動靜脈瘺出血、后顱窩血腫,血腫位置和瘺點可能位于小腦幕深部,隨時可能再次出血腦疝。
此時,患者腦組織張力極高,自硬膜切口疝出。醫生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釋放腦組織張力,但患者的動靜脈瘺再次有出血跡象,情況危急!“越是情況緊張,我越不能亂。”曹勇迅速清除部分血腫、控制住出血點,經過顯微鏡下連續3個多小時的操作,到23時許,術中血管造影顯示,患者畸形血管已經消失。
手術順利完成,26日1時許患者回到ICU病房,術后第二天回病房監護治療,術后第三天即下床活動,動態復查未見異常。目前,患者已經順利出院,同時為了避免患者往返奔波,他的后續康復、復查等均可在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完成。
據了解,北京天壇醫院與張家口市第一醫院的醫聯體建設已經進行3年多,已經實現技術和信息的無縫銜接,實現疑難患者遠程會診或轉診綠色通道,同時實現張家口患者在當地進行康復和復診,以真正實現雙向轉診、分級診療。
據統計,經過三年的建設,當地神經學科醫療水平明顯提高,疑難重癥診療發展迅速,吸引了本地區及山西、內蒙甚至其他省份的患者前來就診,每年減少進京就診2萬余人次。
(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