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中國卒中學會:發展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落實“健康中國行動”部署
12月9日在海口市舉行的第六屆中國血管神經病學論壇(CVNS2023)上,中國卒中學會發出“缺血性卒中新再灌注治療時代的海口宣言”,未來將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進一步提升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的數量和質量,到2030年使國內所有二級及以上可收治腦血管病的醫療機構全部開展靜脈溶栓治療,中國缺血性卒中患者靜脈溶栓比例提升至80%,動脈取栓治療率提升至30%,再灌注治療的安全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落實《健康中國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按目前中國缺血性卒中發病數量計算,實現這一目標后預計每年可減少約43.5萬人因卒中致殘。
“海口宣言”由與卒中治療密切相關的醫療機構、企業、研發機構等共同簽署,按照《健康中國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要求和部署,提出推進新一代溶栓藥物應用于再灌注治療、推進取栓技術的推廣培訓和研發、建立更高效且符合國情的組織化卒中醫療體系、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和智慧醫療等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鼓勵進行腦細胞保護和再灌注治療相結合的研究、開展國家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的持續登記和安全監測、建立新一代再灌注治療技術培訓中心和示范中心、動員各界力量加強公眾急性卒中識別及再灌注治療醫學常識的普及教育和加強再灌注治療相關臨床研究等9項任務。
中國卒中學會會長王擁軍說,近年來,我國通過建設卒中中心、推廣移動卒中單元等組織化卒中醫療體系的建設,顯著減少卒中患者院前和院內的延誤;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提升急性腦梗死再灌注治療率”納入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并通過“愛腦行動”“迅馳行動”“匠心行動”等一系列舉措在全國范圍內推進目標落實,我國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率有了明顯提升,適應證人群靜脈溶栓治療率達到40%、動脈取栓治療率達到7.1%。但相比先進國家,治療的比例和質量差距還十分明顯,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巨大。
王擁軍表示,近年來各種新的溶栓藥物、取栓裝置,新一代組織化卒中體系,人工智能、智慧醫療等新技術不斷涌現,國內團隊牽頭開展的多個大型臨床試驗更是為再灌注治療提供了循證醫學證據和應用方案。應用這些新技術,醫生們把再灌注治療的時間窗從4.5小時延長到24小時,患者檢查治療的流程更簡單便捷、時間更短,更多的患者有機會接受再灌注治療,并從中獲益。“對于我們推動再灌注治療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王擁軍說,“讓中國缺血性卒中患者獲得與國際先進水平一致的治療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而艱巨的責任。”
腦血管病是是全球最大的慢病威脅,其中80%的疾病負擔來自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的缺血性卒中。通過藥物和器械恢復腦組織血流的再灌注治療,是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療的關鍵,能夠有效降低疾病的致殘率。1995年國外臨床試驗證實以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為核心的再灌注治療極大降低缺血性卒中的致殘率并提高患者生存治療,標志缺血性卒中進入再灌注治療時代;2015年多項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在此基礎上進行動脈取栓可以進一步提高血管再通率并降低患者殘疾率,再灌注治療邁進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