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識
【天壇科普】躲藏在冰箱里的“隱形殺手”——李斯特菌
67歲的胡先生是一位退休工人,平日身體尚可。一天清晨,他突發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并很快出現神志混亂。家屬最初以為是普通感冒,但兩天后胡先生開始語無倫次,辨認不清親人,甚至無法獨立行走。
在當地醫院接受初步治療無明顯好轉后,胡先生被緊急轉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入院時他已高熱至39.5℃,神志嚴重障礙。腦脊液檢查提示白細胞飆升至5200/μL,蛋白濃度達3.5g/L,糖濃度僅為1.2mmol/L,提示嚴重細菌性腦膜炎。
更令人擔憂的是,患者在住院第3天病情急劇惡化:突發深度昏迷,血壓下降,呼吸衰竭,不得不氣管插管并轉入神經重癥監護室(NICU)。頭部MRI顯示腦內多發異常信號;室管膜及腦膜強化;幕上腦積水伴室旁水腫。
在等待病原學結果期間,治療團隊根據患者病情及流行病學背景,予以利奈唑胺聯合青霉素鈉抗感染治療,以覆蓋李斯特菌等可能致病菌。最終,血液和腦脊液培養報告證實:致病菌正是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一種在冰箱中也能長期存活、對常規頭孢類抗生素天然耐藥的“隱匿殺手”。
隨后,患者在ICU接受了包括利奈唑胺聯合青霉素的強化抗菌治療,并配合腦室引流手術,控制顱內壓力。在嚴密監護和多學科會診下,他的情況逐漸穩定。第25天,胡先生終于睜開雙眼,開始回應簡單指令,呼吸平穩,血壓正常,最終順利轉出ICU并康復出院。
感染李斯特菌差點讓胡先生失去寶貴的生命,這也向我們敲響警鐘:“隱形殺手”——李斯特菌一直潛伏在我們身邊,李斯特菌為什么這么可怕?誰最容易“中招”?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呢?
隱匿的病原:李斯特菌從哪里來?
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種革蘭陽性短桿菌,最“擅長”在冰箱這種低溫環境中長期潛伏。它常藏身于日常食用的一些冷藏食品中,例如熟食冷盤、冷切肉類、煙熏海鮮或冷藏奶酪等未經充分加熱的即食制品。如果儲存不當或食用不潔,這些看似普通的食品中就可能隱藏著李斯特菌的蹤影。多數健康人攝入李斯特菌后,可能只出現輕度腹瀉。但對于老年人、孕婦、新生兒以及免疫力低下者來說,它可由腸道進入血液,再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引發腦膜炎或腦干腦炎。
“爬”進大腦:它是怎么引發腦膜炎的?
李斯特菌不同于普通細菌,它不僅能在外環境中頑強生存,更具備“潛伏”在人類免疫細胞內的本領。當人們攝入被污染的食物后,細菌可能首先穿越腸道屏障進入血液循環。隨后,它會鉆入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中“搭便車”,繞過人體免疫監視,逐漸逼近并穿透血腦屏障,最終侵襲腦膜或腦組織,引發嚴重感染。一旦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就可能引發廣泛炎癥,甚至出現腦室積液、腦干損傷和腦疝風險,極易危及生命。
感染李斯特菌臨床表現有哪些?警惕誤診
李斯特菌腦膜炎的臨床表現常常不典型,容易掩蓋其嚴重性。患者可能先表現為發熱、頭痛或頻繁嘔吐等類似普通病毒感染的癥狀,但緊接著可能迅速出現意識模糊、言語混亂,甚至陷入昏迷。有些患者還會出現步態不穩、肢體震顫,提示腦干功能受損。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患者并沒有傳統腦膜炎常見的頸部強直等刺激征,因而在臨床上極易被誤認為是腦梗、癲癇發作或精神異常,延誤診治。這些非典型癥狀使得李斯特菌腦膜炎容易被誤認為腦卒中、癲癇發作或精神障礙,從而延誤診治。
醫生是怎么診斷的?
確診李斯特菌腦膜炎并非易事。醫生通常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基礎疾病以及臨床表現來判斷其風險背景。例如,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伴有發熱、意識改變時,便應引起高度警覺。腦脊液檢查往往提示白細胞明顯升高,蛋白含量升高,而葡萄糖濃度降低,形成典型的細菌性腦膜炎圖譜。進一步的確診則依賴于血液或腦脊液培養,這雖然可能需要數天時間,但一旦檢出李斯特菌便可確診。此外,腦部影像學檢查如MRI也能幫助醫生識別腦膜、腦干或腦室的異常變化,為早期干預提供線索。李斯特菌腦膜炎診斷挑戰較大,但只要提高警惕,結合多項檢查仍能及時識別。
李斯特菌怕什么藥?
李斯特菌對很多常見的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藥性,因此,如果治療方案未能覆蓋李斯特菌,很可能無效。臨床上,首選的治療是使用氨芐西林或青霉素G,并在部分情況下聯合慶大霉素以增強療效。若患者對青霉素類藥物過敏,還可改用利奈唑胺或復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等替代方案。整個治療周期通常需持續3周以上,對于重癥患者甚至更長,以確保徹底清除感染并防止復發。
誰最容易“中招”?如何預防?
并非所有人都容易感染李斯特菌,但一些特定人群卻格外脆弱。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孕婦(尤其是其胎兒也可能受累)、器官移植接受者、腫瘤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那些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人群,感染風險明顯升高。
預防李斯特菌感染的關鍵在于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食品安全意識。所有即食熟食在食用前都應充分加熱,確保食物中心溫度達到70°C以上。對于冷藏奶酪、煙熏海鮮等高風險食品應謹慎選擇。冰箱要定期清潔,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特別是孕婦和高危人群,盡量避免攝入生冷或未經充分加熱的食物,才能遠離這個隱匿在餐桌背后的病原體。
李斯特菌腦膜炎雖少見,卻危險。幸運的是,只要大家提高警惕、早期識別、規范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康復。
這位67歲患者的經歷是一次深刻提醒:不是所有的頭痛、嘔吐、意識異常,都是“腦梗”“老年癡呆”或“感冒”。有時候,它是一個來自冰箱的隱形威脅——李斯特菌。
下一篇: 確診細菌性痢疾怎么辦?5大要點+避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