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識
我也想用洪荒之力,甩掉多年的慢病,這靠譜嗎?
秋膘剛剛貼好,就迎來了盼望四年的奧運會,盡管嚴重缺覺,但心情大好。
和我們心情一樣好的還有這幾天刷屏的游泳健將傅園慧,人稱“傅爺”。傅爺一句“我用了洪荒之力”,創造了奧運的奇跡,也點亮了她的人生。她的事跡鼓勵了不少慢病的患者,很多患者在秋天的涼爽中開始恢復了鍛煉。有患者問我,我也想用“傅爺”“洪荒之力”,甩掉多年的慢病。這靠譜嗎?
洪荒之力源于最近的一部熱播劇,花千骨。天地初開之時稱為洪荒,傳說天地初開之時,曾經有過一次大洪水,幾乎毀滅了整個世界。洪荒之力指的是如同洪荒世界之時,這種足以毀滅世界的力量。用現代的語境,我個人的理解是“使出了這輩子吃奶的勁兒,為了成功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努力再努力….”
除了傳染病,大多數需要長期治療、慢性康復、定期醫學干預的疾病都屬于慢病的范疇。從健康的角度看,慢病固然可以把它看做我們身體的洪水猛獸,但和傳染病不同,慢病并沒有毀滅了我們人生的整個世界。
合理科學的運動,可以顯著地降低慢病的發生,改善慢病的預后,減少慢病的殘疾和死亡50%以上。嚴格的醫學評估及科學、適度、個體化的運動方案是慢病獲益的前提。慢病的運動處方應遵循FIIT原則,frequency 一定的頻率,intensity一定的強度,interval一定的間隔,time持續一定的時間。也有文獻推薦FITT原則,最后一個T代表了運動的類型type。目前公認的原則為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在科學評估的前提下遵循適合自己的強度。運動中的最大心率(運動強度的參考指標)大致可以參考(220-年齡)*60-80%。這一強度還應結合患者具體的評估結果及運動基礎和目前治療的藥物適當進行調整。運動中如果有一定的監測手段無疑會提高運動的科學性。
每個慢病患者的基礎不同:年齡不同、基因不同、病程不同、各個臟器特別是重要的心、肺、腦、肌肉骨關節功能不同,目前使用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方案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既往運動的基礎不同,營養與心理狀態不同,社會支持體系不同,因此每個患者的運動方案不應“千人一方”,而需“私人訂制“。就像中醫的治療原則一樣,辨證施治,隨癥加減。
2015年歐洲公布的對2354名奧運會運動員進行了心臟病篩查,平均年齡都是花季的年齡27歲,其中有7.3%的運動員患有心臟病,其中嚴重的心臟病患者有6名。這讓我們想起曾經在1988年猝死在排球賽場的美國排球女運動員海曼,2001年猝死的中國排球名將朱剛,還有很多事業有成的企業明星高管,還有很多“看起來很健康”的馬拉松愛好者和運動達人,在超量的“洪荒運動“中,倒在健身房或跑途中。這些專業運動員或超級業余運動愛好者都是我們眼中“非常健康“的人士,但是一些危及生命的事件隨時會在“洪荒之跑“中無法預料的爆發。而慢病的患者,特別是病程長年齡大的患者以及沒有運動基礎的患者更是容易在超量運動中出現意外風險的高危群體。沒有醫學評估和醫學監測的舉“”洪荒之力“”的運動是非常危險的。盡管有時候運動的快感、成就感和朋友圈的點贊掩蓋了疲勞和不適,但尊重科學的運動才是在運動中甩掉慢病的前提。
洪荒之女傅園慧是幸運的,她的幸運來自千萬次的努力、汗水和淚水。慢病患者經過科學的治療和運動,可以維持和健康人群同樣的生活品質和壽命,因此慢病患者同樣可以是幸運的,這幸運背后來自每一天平淡日子中堅持和努力,這幸運來自科學的力量。
Wellness medicine,被譯為維衡醫學 ,是倡導以基于醫學評估為基礎的個體化運動以保持健康,改善慢病,維護身心機能平衡,提高生活品質和生命尊嚴的新興學科。 Stay well, get well是維衡醫學的核心理念。無論健康還是慢病,科學讓well成為可能。(神經精神醫學與臨床心理科 王春雪)
上一篇: 親密關系也靠不住,這年頭還有什么靠得住?
下一篇: 沒有血液,也能存活?原來靠的是它!